2011-05-05

柏林下課時

剛從柏林自由大學哲學系的玻璃屋走出來,又走進了那個恍如一個鐵冬瓜的圖書館。打開電腦欲分享柏林大學的下課文化。

在香港的大學中,若非因為趕校巴,又或是有事忙先行離開課室,其他人到老師講課完畢時,大多會做甚麼?收拾桌上所用的走出課室,好學地向老師追問問題,與身邊同窗聊聊待會有啥幹……

香港所見的,在柏林的大學中都會見到。不過,在這些之前,一眾同學也會以拳頭搞響桌子或椅子。好像有些難懂,其實只需想像酒樓有人替你斟茶時,你向那人表達謝意的動作便好了,(我不排除仍有人不懂)。在中國文化中,這動作稱為「叩指禮」。據說乾隆皇帝有一次微服私訪,與官員上茶樓喝茶時,乾隆給官員斟茶。該官為免暴露乾隆皇帝身份,不敢下跪謝龍恩,於是用雙指屈曲,在桌面上叩點三次,以代替下跪叩頭之禮。這裏的學生就是這樣在老師講課後,向老師表達謝意。有些丹麥和挪威同學也對此禮感到奇怪。這並不是他們覺得每次下課均向老師表達謝意這點奇怪,而是他們的方法多為鼓掌而已。始終老師的授課,可不是知識的販賣。下課後,表達謝意也相當合理。

上課模式方面,這兒除了Vorlesung [Lecture],還有Seminar(可比作香港的Tutorial)。Seminar時,當有同學做完Referat [Presentation]會「叩指」;而下課也會「叩指」。不過,「叩指」的不單是學生,老師亦會一同「叩指」。此舉或可表示在德國的教育文化中,老師並非必然的權威。在課室內,老師和學生也有著同樣的地位。

另外,Seminar中每當同學欲發言,他們並不像香港有「搶」的文化:Tutorial或中學公開試中的「搶著」發言,而也是先舉手示意。這個文化使得討論不致被某些主動同學壟斷,那些較為文靜的同學也能參與討論。

回想香港,我們也不是不會「叩指」或拍掌,只是往往是整個學期的課也完了,同學才拍掌。這些掌聲是代表致謝,還是為著能完課而興奮呢?想到這點,我倒是較喜歡「叩指」的單一意思。

2011.5.5寫於柏林自由大學圖書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