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5

在生活泡影裏聆聽心中聲音 [黃靜婷舞蹈劇場《日夜沫了》演前文章]

信報財經新聞P45 | 文化評論 | 舞評 | By 馮顯峰 2010-09-09

  「多少個日與夜,多少個重播的片段?」這是黃靜婷(Chloe)下一個編舞作品《日夜沫了》宣傳單張上的發問。短短十四字,卻是不少香港人的生活寫照。

以舞詰問生活
  Chloe由美國修讀舞蹈碩士歸港,感受著急速與悠閒,擁擠及寛廣的對比。無奈的是,受著密集環境與身邊人海急速步伐催趕,久而久之,那異地「慢下來享受生活」的態度也被「撥亂反正」,回到「教舞、排練、演出、教舞……」的趕急生活。相信這不止是Chloe的無奈,不少海外歸來的讀者亦然。縱然我們心神嚮往的空間是何其廣闊,但這狹窄的生活空間,卻將之侵蝕。以此為起點,Chloe兩年前(2008)便向有關部門提交建議書,欲藉舞蹈思考自身與城市的關係,如何在這城市環境中自處,這便是《日夜沫了》的起點。

  經過兩年的孕育,期間製作了《植聽》、《潛.在動》等舞作,Chloe對生活的看法有著不少改變。《日夜沫了》由十二段有關城市的場景片段組成,當中有呈現整個社會、一個社區或一人的畫面,亦有些片段會窺探內心,自我檢視。總的而言,是生活各面向的呈現。《日夜沫了》不是要說出Chloe的理想生活,而是藉著舞蹈豐富的詮釋空間,讓觀眾受劇場裏的第一身直觀體驗,衝擊著內心深處的率真之情,反思今所追求的效率、物質的意義所在,尋回各人獨有的理想生活,以免走進本末倒置的死胡同裏。

鋁架與城市間格
  《日夜沫了》除了運用原創及改編音樂外,另一個亮點便是六米高、九格的鋁架(Scaffold) 佈景。問及Chloe為甚麼會想到用鋁架作佈景。Chloe的答案是:「屋」。有天Chloe回到家中,覺得屋子的空間很小;之後走到街上又是一幢幢的住宅大廈,一戶佔一格。想到我們的城市是這樣的壓迫,而壓迫的環境牽動著我們生活的態度和呼吸,於是便想佈景予人相同的感覺,經和佈景設計師李智偉討論後,貫設環保的宗旨,便選擇租用建築用的鋁架,好使演後不用丟棄。訪問間,從Chloe口中得知,藉著麗昇高空作業台有限公司老闆及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廉價地分別租出鋁架及校園內的場地,使得《日夜沫了》能在真實佈景綵排近兩個月,而非只有入台前數天和佈景的磨合時間;亦不用只靠幻想,有助充份運用佈景。由於佈景龐大,置於室外,綵排時能量消耗得很快,頗為辛苦。不過,因著天上雲在變,路上車在響,使得編舞和舞者每天綵排都面對新的元素,豐富舞蹈。

  Chloe在演前的一個環境舞蹈工作坊引導參與者思考生活中的種種瑣事,如:我們起床的動作是如何的?潄口用的杯子是置於左還是右?此刻我們才發覺在急速的生活節奏中,於市區一幢幢高樓大廈包圍下營營役役,身邊的種種事態變得如泡影般模糊。在工作坊中,筆者更有機會一睹及一登佈景。站於其下,猶如站在高樓下,猶如創意書院旁美仁樓的鏡影。縱然Chloe的概念是源於屋,但鋁架給人的想像卻不限於此。吾人可能會見到櫉窗的陳設架、九宮格、百子櫃、信箱……筆者走上鋁架第三層,高處不勝寒,懼從心起。回想我們每天在數十層高的摩天大廈處之泰然,確有違人對高恐懼的本性。再看鋁架,其顏色及四四方方又給人一種冷且硬的感覺,這是喻意香港的生活嗎?劇場內Chloe又會藉著鋁架呈現怎樣的城市面貌呢?在這九個方格裏又會訴說些甚麼故事呢?
  
在城市的泡影中,人們活得麻木,對周遭事情未盡留意。吾人在城市中正要覓一空間,靜下來聆聽心中的聲音。也許,劇場正是這樣的理想空間。

馮顯峰


《日夜沫了》黃靜婷舞蹈劇場
演出日期:10-11.9.2010 (星期五及六)
時間:8pm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票價:$160 (全日制學生半價)
每次購買正價門票10至19張,九折;20張或以上,八折
節目網址: http://www.dancinghk.net/thelivingsplit
節目查詢: 9172 5416 / info@hubk.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